返回首页

毛利人是什么时候到新西兰的

来源:www.ilsnzorg.com   时间:2023-08-24 03:24   点击:2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毛利人是什么时候到新西兰的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新西兰,并从此定居。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历汪行,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

如今,生活于城市的毛利肢哗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

毛利人的艺术成就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陵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毛利人

二、奇妙的数王国的作者简介

李毓佩,1938年生于山东黄肆纯县,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专数理系。1960~1964年任北京师专数学系助教。1964~1969年任北京电视大学助教。1978年起历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李毓佩1977年开始从事数学科普创作,20年来出版科普图书60余本,短篇600余篇。主要作品有《奇妙的曲线》,《圆面积之谜》(1993年同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数学司令》(1990年获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1993年获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一等奖)。

《有理数无理数之战》(198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一等奖),《数学游艺会》(1987年获全国畅销书奖),《数学奇境故事丛书》(1997年获第八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多种图书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

1990年被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1987年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开设数学科普学课程,该199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84年和1993年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扩展资料:

《奇妙的数王国》内容简介

“打仗啦!打仗啦!”弟弟小华一溜烟似地跑进了屋。哥哥小强正在专心做题,小华这一喊,把他吓了一跳。“哪里打仗啦?”小强问。“山那边。”

小华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山那边来了两支军队,真刀真枪地打得可凶啦!哥哥,你听,这隆隆的炮声有多清裂前咐楚!”悔中

小强侧耳细听,隐约的真有枪炮声。“奶奶一直不叫咱们到山那边去玩。”小强假装生气了。小华用手挠挠头,一副可怜相:“可是,能看看打仗该多有意思呀!”

小强和小华虽说是亲兄弟,可是长相却有很大差别。哥哥小强长得又高又瘦,但是脑袋挺大,给人以“细脖大脑壳”的感觉,念初中一年级,功课学得很棒,数学曾在区里、市里的比赛中得过奖;弟弟小华却长得又矮又胖,像一个小肉球。

他比哥哥小两岁,读小学五年级,好说好动,功课倒也说得过去。“哈哈,我逗你玩哪!走,咱们到山顶上看看去。”小强说完,拿起望远镜,拉着华就往山上跑。到了山顶,小强举起望远镜向山那边看。嘿,两支军队打得还挺热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毓佩

李毓佩教授是我渣手陪国著名薯唯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他提倡调动少年儿童的情感因素,让读者在愉悦中接触数学。李毓佩教授的如蠢作品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欢迎。

《奇妙的数学王囯囯》作者李毓佩佩。

三、恐鸟是何时灭绝的?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有3米,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 恐鸟在生活中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共同生活终生或者在其中一只死去,幸存者才去另寻配偶.它们以夫妻为单位终年栖息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以浆果,草籽和根茎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昆虫.由于恐鸟身体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对恐鸟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领地,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因此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18世纪中期,欧洲移民来到岛上,也给恐鸟带来了厄运.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由于恐鸟不知道躲藏,欧洲人很容易捕捉到它们,经常一下子就能捕杀十几只,恐鸟肉一时成了这些欧洲移民的一项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以及当地土著人的不断增加,开始了大面积烧荒.垦荒.恐鸟的生存地也遭到了彻底破坏,恐鸟因失去立足之地而被大量饿死,同时,由于恐鸟破坏庄稼,他们为了保护庄稼大量捕杀恐鸟.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它们同样给恐鸟以致命打击. 到了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1800年以后灭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