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年轻人很容易有自杀的想法?

281 2024-09-03 14:19 admin   手机版

一、为什么年轻人很容易有自杀的想法?

当代社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把他们捧着长大,没吃过什么苦,什么事都不用干,一旦长大出了社会,工作恋爱结婚,方方面面的压力让他们无法适从,所以导致一些年轻人思想上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新西兰年轻人口?

大约是为284.8万人。

15岁以下人口的百分比:20.4%

15至64岁人口的百分比:66.4%

新西兰人口指标

出生率 :13.111/1000

死亡率 :6.952/1000

预期寿命(男女):82.11

男性平均寿命:80.45

女性平均寿命:83.73

生育率:1.974/1

出生性别比例:1.055男性/女性

婴儿死亡率:3.824/1000

平均生育年龄:30.092岁

自然增长率:6.159

三、新西兰有多少学生自杀

新西兰有多少学生自杀

新西兰有多少学生自杀

近年来,关于学生自杀的报道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杀,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新西兰,学生自杀的情况日益严重。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以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支持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

学生自杀的原因

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业压力被认为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追求越来越激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大量的作业、严格的考试要求和竞争激烈的升学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欺凌和身份认同困惑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学生自杀的诱因。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尊心受损。

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的不稳定也是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不和谐、亲密关系问题以及父母离异等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缺乏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和绝望。

如何应对学生自杀问题

面对学生自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供帮助和支持。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至关重要。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其次,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和家长有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心理困扰的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纳入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层面上,政府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心理健康支持和预防措施

除了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学生自杀的发生。首先,提高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自杀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其次,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教育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重视学生的社交和情感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提供机会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和孤立感的产生。

最后,学生自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媒体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报道学生自杀问题,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结语

学生自杀问题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并采取措施预防学生自杀的发生。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我们才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四、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

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

顾城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中国当代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纯净、深邃的文学风格而闻名。然而,人生的波折常常使得这样优秀的文学家也难以逃脱苦难的阴影。据传闻,顾城在新西兰的一个偏远角落结束了自己珍贵的生命。

新西兰作为一个神秘的国度,其自然风光令人惊叹,但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顾城选择了自杀这一可悲的结局,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悲伤。

探寻真相

关于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的真相,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一些人认为顾城之所以选择在新西兰结束生命,是因为他受到了心灵的折磨和困扰,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顾城或许被新西兰那神秘的氛围所吸引,引发了他不同寻常的决定。

然而,无论真相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顾城的离去给中国文学界和诗歌界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他的诗作如同一座灵魂的灯塔,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道路,而他的离去也让人们深切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纪念与思考

如何纪念顾城,如何思考他的人生轨迹以及自杀这一选择都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有人主张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出版纪念文集等方式来缅怀顾城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遗产。而也有人认为应该从他选择自杀背后的心灵困境和人生挣扎中吸取教训,警示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和人生困境。

顾城的离去让我们反思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更让我们思考如何珍惜眼前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瞬间。或许,逝者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结语

回顾顾城在新西兰哪里自杀的事件,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感恩拥有。希望顾城在天堂能够找到心灵的安宁和永恒的诗意。

五、为什么海明威要自杀。还是吞弹自杀?

楼上的说的也太敷衍了吧,任何一个生命的终结绝对不是一件简单意义上的放弃,有人写过专门文章分析,我认为写的还比较好,分享一下海明威是一个非常顽强和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却在晚年选择自杀呢?笔者认为,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对他选择自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晚年电击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死亡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一、死亡情节

  作为生命个体,尤其是喜欢冒险并有着复杂经历的海明威,不可避免地多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受到过死神的捉弄并惶恐地感到死之凄凉、死之可怖、死之无常和死之不可捉摸。作为文学家的海明威,他无法回避对人生细致的捉摸和深刻的领悟后产生的苍凉虚无的悲哀,所以不得不用死亡去实现另一种圆满。这就是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

  1918年,海明威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进入意大利境内的交战区为救护队开汽车时被炮弹炸伤,在医院治疗20个月,仅从腿上就取出弹片237块,重伤的后果是严重的失眠和内心深处长久的恐惧。20年后,他谈起此次受伤时仍心有余悸:“事实真相是,我的伤深入骨髓,结果确实给吓坏啦!”①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目睹了西班牙内战中的生生死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以记者身份奔赴于各个战场,在前线的一次汽车事故中,他头部受重伤,伤口共缝了57针。其间,又因飞机失事造成严重脑震荡。1949年,他被猎枪的枪塞打伤了眼睛。1954年,他去非洲狩猎,遇飞机坠毁幸免遇难。海明威屡遭劫难,虽说大难不死,但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生活中稍稍有些异常就会引起他不吉的联想。1928年,父亲的自杀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若干年后,母亲把父亲自毙的那支左轮手枪交给他时,在卡片上附言:“也许你愿意保存它。”他怅然若失:“我真不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兆头。”②可见,传奇般的经历和独特而又复杂的遭遇,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而晚年的沉病重屙更丰富了他对死亡的想象,形成了他对死亡情节有着神经质般的敏感和宗教式的神秘。

  在海明威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充满着厮杀,鲜血和死亡,这反映了海明威内心世界里死亡的阴影。海明威认为死亡是人们无法逃避,无法超越的最大也是最可怕的真实,它具有一种巨大的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它在瞬间剥夺了人们的一切权利,撕碎了人们的一切主观想象和盲目乐观。死亡是一种永恒,而爱情,友谊,人生,只不过是一堆“粪土”。所以,海明威用众多的文学形象向人们诉说了这一人生体验。在《印第安营地》里,作者描写了小尼克随同父亲前往印第安营地为产妇接生,目睹产妇的丈夫因为忍受不了妻子剖腹产的痛苦而自杀。主人公尼克带着鲜明的自传色彩,他是作者众多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物。他从纯真无知到创伤累累,经历了对现实与死亡的思索以及死亡情节的形成。在短篇小说中,童年的尼克总在目睹鲜血、痛苦、不幸和死亡,于是发出意味深长的疑问:“为什么他要自杀,爸爸?”“佷多男人都自杀吧?”“爸爸,死佷难吗?”小尼克思考着他这种年龄也许不该思考的问题,他为此而困惑不解。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中也大量地描写了死亡。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写美国记者巴恩斯在欧战中受伤失去了性爱能力,虽生犹死。《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为背景,写英国女护士凯瑟琳死于难产。作者通过男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受折磨,倒也产生一些勇敢的人。倘有受折磨而不屈服的,就会被他人害死,不管你是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还是最有勇气的人,都免不了一死。你如果不是这几种人,迟早也得死,只是世界并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

  二、电击治疗

  海明威的最后十年是一个崩溃的过程。非洲的飞机坠毁毁了他的健康,并给他蒙上死亡的阴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身体和精神疾病的致命结合加速了他的悲剧性沉沦,从胜利的《老人与海》和诺贝尔奖下沉到在梅奥诊所接受悲惨的电击治疗,这毁坏了他的记忆力,加剧了他的沮丧,终于导致了他的自杀。

  海明威对秃头特别敏感,他曾嘲笑使用头发固定剂,并且把任何企图掩盖秃头的行为都看作是一种道德败坏的信号。在《丧钟为谁而鸣》一书里,有一个法西斯分子被帕布诺杀了,他就是“在他们头上把头发从这边梳到那边来掩盖他的秃顶”。所以当海明威发现自己也在掉头发时感到特别心酸。

  海明威一直很英俊,很上像,可是当时慢性的皮肤病使他变得佷丑,这使他佷感苦恼。“发炎的红斑从鼻子蔓延到面颊,白色小脓疱皮疹像头皮屑一样掉落……发亮的红斑从鼻梁下面几乎蔓延到嘴边,上面则到眼睛旁,鳞状的白片不断在剥落。”③

  酒精总是能使人立刻忘掉苦恼。在《午后之死》一书里海明威写到:“酒瓶变成直接措施的至高无上的手段。假如你不能扔掉它,那你至少能从它里面喝点什么。”他刚从二次世界大战中回来就告诉朋友:“你半夜醒来觉得事情不能忍受,那你就喝一杯使它们变得可以忍受了。”④但是完全依赖并受酒精支配时,他已损坏的器官更不堪其毒害了。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不得不改变一生酗酒的习惯,他坚决遵守医嘱,但是由于饮酒权利的被剥夺,他感到痛苦难忍。前妻哈德莉毫不夸张地说:“要是让他饮酒也许他还能活下去,但是完全剥夺其饮酒习惯,他就没法活了。”⑤

  海明威生来视力就不好,自以为是来自母亲的遗传。1927年他弄破了右瞳孔,1931年夏天又害了严重的眼病,从这以后,就间歇性地疼痛。1960年4月眼病又进一步发展,他从古巴写信给他的出版商说:“这里最好的医生说我眼睛的玻璃体进一步恶化,这都是由于好久以前的高血压、散光、紧张、看书不用眼镜等等造成的。”⑥他的眼病恐怕还不单单与过度紧张、高血压有关,据1960年12月梅奥诊所的诊断,还和初期的糖尿病有关。1960年夏一位古巴医生告诉他,他还患有血色素沉着病,这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糖尿病的严重形式,这会导致眼瞎和永久的阳痿。海明威听了这些话后又害怕又沮丧。他的尿呈深浓色,脚踝水肿,高血尿和高凝血期(凝血块),这是1961年1月19日对他的医疗检查报告中所写的情况,表明他还患有肝肾病。

  海明威主要的疾病,也就是说他住进梅奥诊所的直接原因是高血压。但是为治高血压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了他严重的抑郁症,这才是他进入梅奥诊所的真正原因。

  海明威在梅奥诊所所进行的电击疗法对他的记忆力造成致命的打击。这是他一生之中最为悲惨的时刻,他认识到他的记忆力彻底被毁了。他这样问:“把我的头脑毁掉,抹掉我的记忆有什么意义呢?这些是我的资本,是为了要把我赶出我的行当吗?”⑦他进一步感到身体的恶化,他担心失去幻想力,他极为害怕作为一个主要的作家失去了声誉,现在这些全变成了现实,他的生命终至成为绝对的一片空白。

  他曾经希望在1960年圣诞节从梅奥回家,但是1961年1月22日他是在崩溃的情况下被放出来的,他乘坐一架私人飞机飞回凯彻姆。2月,人们请他手写一份颂词给肯尼迪总统,他用了一星期时间,使尽最大的努力也只写了三四句简单的句子,他因失败和苦恼而痛哭流涕。他对大夫说,他的词汇再也冒不出来了,在这方面他算彻底完蛋了。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可以看出,电击治疗损害了他的思想机器,把它彻底破坏了,所以他完全没法在纸上写文章了。

  作为一位艺术家,艺术创造力的枯竭意味着再也无法按照艺术想象的方式生活,也即是精神和生命的干涸,这会使一个已经取得崇高成就和声誉的作家“受不了”的。精神世界的毁灭让苟活的肉体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也给他一生的行动划上了一个勇敢的句号,给他的公众形象最后抹上光辉的一笔。他是一个不能被打败的人,他情愿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

  三、结语

  对深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海明威来说,贯穿他一生的死亡情节对他选择自杀有着深刻的影响,晚年电击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死亡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肉体的折磨是不能打败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惟有对他精神世界的毁灭才能真正杀死他。海明威的自杀与他一生的追求和理想看似矛盾,其实却在情理之中。

六、金庸的儿子为什么自杀?

1976年,52岁的金庸正在办公室里认真工作,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仅仅接听了十几秒的电话后,整个人脸色煞白,不仅手中的笔掉落在地,而且自己也瘫在椅子上嚎啕大哭。

而令大作家金庸如此失态的事情,不是别的事,正是年仅19岁的长子查传侠在学校上吊自杀身亡了。

那么,金庸的儿子为什么会自杀呢?

纵观金庸和查传侠的人生经历,万小刀觉得金庸的儿子之所以会自杀,主要是有着下面这3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父母婚姻出现问题

査传侠是金庸和朱玫的第一个孩子,见证了父母相濡以沫和患难与共的婚姻生活,那时经济上虽然比较拮据,但一家过得也算是幸福。

然而随着金庸和朱玫在事业上的发展,彼此的性格也是都属于那种精明能干的,导致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争吵,直到金庸遇见了林乐怡。

林乐怡跟朱玫的性格有所不同,对金庸崇拜和温柔,而金庸也很享受林乐怡带给他的感觉,日久生情,甚至过起了同居生活。

另一边得知此事的朱玫实在无法忍受,便约金庸见面解决。最后朱玫同意了跟金庸离婚,但要求林乐怡结扎后才能跟金庸结婚。

对于父母离婚的事情,査传侠曾经试图劝他们不要离婚,但父亲坚决要娶林乐怡,母亲又心灰意冷,这让他整个人很痛苦。

第二个,自身为情所困

父母的离婚让査传侠痛苦不堪,后来自己跟女友的感情又出现了问题。査传侠发现性格外向的女友频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会跟男生在校园里单独相处,看起来有点怪怪的。

直到某天晚上,査传侠情绪彻底爆发,指责女友在外面沾花惹草,总是那么晚才回来,而女友直接跟他大吵了起来,吵着吵着査传侠就摔门而出,自此没有见面。

那时的査传侠整个人感到非常失落,仿佛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于是在万念俱灰下上吊自杀了。

第三个,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

由于父亲是大作家,金庸的儿子査传侠从小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影响,看了很多书,在潜移默化下逐渐有了一种书生气的忧郁气息。

11岁的时候,査传侠写了一篇名为《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的作文,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迷茫,让当时的班主任大惊失色,觉得他太过聪明早慧未必是好事,忧郁的性格也初显端倪。

后来,査传侠在自己的作文也是多次出现思考人生的话语,但金庸和朱玫由于忙于事业,并没有发现长子的性格问题,再加上父母也会发生各种争吵,导致査传侠逐渐形成了敏感脆弱的性格。

就这样,査传侠在性格上的缺陷,为后面造成的悲剧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如果金庸和朱玫能够早点发现的话,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所以说,当一个人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重视和解决,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七、海子为什么自杀了?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

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 , 一个诗人自杀了 , 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 ,人们有许多解释。

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 , 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 , 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

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 , 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

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 , 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扯在一起。

美国学者奚密对海子之死的评价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这个雄心万丈的计划①损害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身心健康 ? 是否为了创造这篇超级史诗,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 ? 是否孤独离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 ?是否, 如西川向笔者透露的 , 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顶言 ?”

② 我还是比较赞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对海子自杀原因的看法。

四川在《死亡后记》

③一文中对海子自杀原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考察 ,他认为,导致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自杀情结。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 , 他曾于 1986年自杀未遂。

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 ( 如发表于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

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

甚至 ,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

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

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对理想爱情执着。

(3)生活方式。

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

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惑受少了。

(4)荣誉问题。

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

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

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

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

(5)气功问题。

练气功练出了身体上的一些问题 ,出现幻听、幻觉等 , 影响了他的写作 ,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 , 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6)自杀导火索。

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

八、金钟铉为什么自杀?

因为他一直被抑郁症困扰,最终走向了自杀

九、希特勒侄女为什么自杀?

希特勒最爱的女人,他的外甥女格莉·劳巴尔。后来自杀了,死因尚有疑团。

十、梵高为什么要自杀?

梵高是因为精神错乱而开枪自杀。

扩展资料:

梵高的一生充满的传奇色彩。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他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

正因为在绘画和现实中的反差,所以梵高的情绪大起大落,于1888年被查出患了精神疾病,后来,他更是被这种精神错乱折磨得痛不欲生,最终在1890年7月27日,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那一枪,没有把梵高打死。只到100年以后,他的画才成了举世珍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